往生這件事對很多人而言是很忌諱談論的話題,但是對佛教的行者而言,它是一件大事,也是人生中最後的一件大事,因為佛事處理得宜,往生者往生善處,家人亦同霑法益。
一般人都是在往生後由家屬做佛事超薦救度,但大多數的家屬不知該如何作佛事,所以一般就委任禮儀公司安排處理,但這些多流於商業形式。其實真正的佛事應該由家人親自來作的,由其是父母往生後的佛事,由子女來作才能算是盡孝道呢!
但如果往生者在生前能已有學佛修持,較往生後靠家屬超薦,容易得多。所以要在臨終之前,為自己持經念佛,令己生歡喜、虔誠、念佛心,並發懺悔心,知道仗三寶加被而得大利益,則容易濟拔。所以行者如果在身體健康時,自己能發心修行植福,加上臨終助念,相信必然往生善道。
臨終
人 在臨終時,受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崩解之痛苦。所以親人在此時千萬勿啼哭,觸碰之,以免令生嗔恚之心而下惡道。四大崩解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,故在往生後的至 少八至十二小時內,不要隨意觸碰亡者,亦不要在此時為亡者清洗、更衣。在這八至十二小時內,親友最好分班助念,以佛號為亡者安定其徬徨恐懼之心。四大分解 之後,靈識(第八識)離體,進入中陰期,其體即是中陰身。這是另一期痛苦彷徨之期。所以親人最好在七七日內,為亡者稱念佛號,引導亡者一心稱佛洪名,祈求 接引。
臨終及佛事注意事項:
一、當病危時,千萬不要搬動病人的身體,不可更換衣服,不能哭泣、哀嚎。如果有西方三聖的像最好,可置於病人前,讓病人看西方三聖像,並跟病人開示一些佛法,並虔誠為其稱念阿彌陀佛名號,祈求皆引。
二、若病人已神識昏迷,氣息將斷未斷時,請勿再由醫師注射強心劑、人工呼吸及其他緊急救護,以免動其心神,增加臨終者的痛苦。應該保持安靜,一心念佛,才是大孝。
三、臨終前可聯絡蓮友,請求助念。助念時家人亦應隨念,不可哭,眼淚勿滴亡者身體,以免使往生者生煩惱或眷戀情執,有礙往生。
四、斷氣後二十四小時之內,切勿閒談爭吵,應使佛聲不斷,家屬可以輪班助念。其餘喪葬事宜,等過了這段時間之後再辦。
五、至於換洗、入殮等事宜,待往生二十四小時後,再請禮儀社處理。(倘若怕天熱有異味,可在屋內點檀香、放冰塊即可;但冰塊不直接放置或太靠近往生者身體,切忌斷氣後馬上放入冰庫中。)
六、一切喪葬祭品、出殯宴客,全部素食,絕對禁止殺生,以免增加往生者的罪業。
七、所有喪葬皆依佛教儀規,以念佛為主。喪祭宜節約不鋪張不浪費。
八、四十九日內,全家早晚可隨錄音帶念佛,並持誦地藏經,回向往生者。
中陰身
中陰又叫中蘊、中有,就是五陰和五蘊的意思。所謂陰和蘊,是指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五種,乃三界眾生生命的組合元素。陰是唐以前的舊譯,蘊是唐以後的新譯。三界眾生稱為二十五有,所謂有,就是有五蘊;不出三界是被五蘊所困,解脫生死即是出離五蘊的三界。
中國民間說︰「跳出三界外,不在五行中。」把佛教的五蘊改為中國思想的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。其實,五行的相生相剋僅屬於物質世界。佛教的五蘊之色蘊就涵蓋了全部的五行,其餘的四蘊則屬於精神世界。精神與物質的結合,就成為三界眾生的活動現象。
根據《俱舍論》第十卷,中陰身有五個名字,分別是︰意生身、求生、食香、中有、起,這是依據其性質分的。如︰依意求生得化身,因而稱「意生身」;又因其 經常喜好尋察當生之處,而名「求生」;依各種喜愛的氣味來維持和營養他們的身體,故名「食香」;因為是處於從此生的敗壞到另一生出現之間的過渡期,所以叫 「中有」;他能夠產生生命過程中的另一個身體,而他本身卻是不藉父母等緣,乃自然而生,因此又稱為「起」。
有 褔報的中陰身是以好的香氣為滋生的食物,無褔的中陰身是以惡臭的氣味為滋生的食物。凡是中陰身都有神通,能夠見到肉眼所不能見到的事物。中陰身的階段 究竟能維持多少時間?有不同的說法︰有說一直到另一期生命的開始為止,不論多久都叫中陰身;有說中陰身的生命只有七天,他可以死了又生,生了又死,一次又 一次地受生為中陰身。但是古來佛教所相信的,是根據《大毗婆娑論》所說的,人死之後七七日間為中陰,因此而有在人死之後七七日內設齋供養,做布施功德,祈 禱冥褔,超度亡靈等的佛事,相沿成為一般的佛教信仰。
人 死之後,在另一期生命的出生之前,叫做中陰。三界、六道所有眾生,死此生彼,都經過中陰的階段;但無色界眾生是定境,沒有色蘊,所以沒有中陰。 以《大寶積經》第五十六卷〈入胎藏會〉所說,由地獄眾生而轉的中陰,容貌醜陋,如燒焦的枯木;由傍生而轉的中陰,其色如煙;由餓鬼所轉的中陰,其色如水; 欲界的人及天所轉的中陰,帶有金色;色界眾生所轉的中陰,形色鮮白。因此,中陰身的形狀有兩手、兩腳、四腳、多腳,或者沒有腳,都是隨著他們生前的形相, 而顯出同類的身相。又根據《俱舍論》第九卷說,欲界中人的中陰,身量像五、六歲的兒童。欲界的菩薩之中陰則如壯年人的身量且相貌傑出,當其入胎投生時,必 有光明照耀。而色界天人的中陰,則形量圓滿和他生前相同。
根據《大乘義章》第八卷說,欲、色二界眾生一般皆有中陰身,唯上善及重惡眾生,死後立即往生淨土,轉生善類,或直墮地獄及餓鬼趣,所以沒有中陰。以重惡眾生的業感而言,唯造五逆罪者沒有中陰。
又根據《釋淨土群疑論》卷二,也有兩種見解︰一說往生淨土,不經中陰,因為命終之時,即生於蓮花中,所以不應有中陰;另一說則是,往生淨土之人,從此穢 土而生彼淨土,是死此而生彼,在這中間當有中陰,不過雖經十萬億佛土,僅如彈指頃,沿途以諸佛國土的香飯之氣滋養其中陰身。這些說法雖不盡相同,但都表示了中陰身的存在。
從以上的經論資料所見,凡是眾生,若在欲界與色界,除了大善大惡能於死後直昇直墮之外,都會經過中陰身的階段。他不屬於任何一道,當他所待投生的因緣成熟,就會以入胎和化生的方式確定投生的類別。
在未投生之前,可有轉變其投生類別的方法。例 如得聞佛法,或親屬為其祈褔供養,做種 種佛事,便能影響這一中陰身的前途上昇;如果由於積怨難消,再加上親友和仇敵的干擾,也會使得中陰身改變方向而墮於惡道。所以西藏密宗特別重視中陰身救度 法;即在顯教,也主張臨終的助念和七七的超度。以佛法來救濟中陰,是召請中陰身來聽聞佛法,化解心結,減輕煩惱,也以佛法的力量使得有緣的鬼神歡喜,以此 為其結善緣的功德達到超度的效果。